新闻动态

bob全站app应用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我国MR设备市场规模为255亿美元

  磁共振成像(MRI)是随着电脑技术、电子电路技术、超导体技术的发展而快速地发展起来的一种生物磁学核自旋成像技术,该技术利用磁共振现象从人体中获得电磁信号,并重建出人体信息像的一种医学成像方式。

  根据产生磁场原理不同,市面上的磁共振系统主要以永磁型和超导型为主。由于医疗需求质量的提升和技术的进步,永磁型工作系统的市场量逐年萎缩,超导型由于其磁场均匀性高、稳定性高、图像质量好等优点,是目前乃至今后磁共振成像系统市场的主流需求。

  近三年来,受益于下游应用领域需求量开始上涨,我国超导磁共振设备出货量呈逐年增长态势。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我国1.5T和3.0T超导磁共振设备共出货1544台,同比增长3%。其中,我国1.5T出货量仍占大头,为1115台,3.0T出货量为429台。 但从出货量增速来看,近两年,我国3.0T超导磁共振设备的出货量增速始终快于1.5T,下游应用领域对高端产品-3.0T超导磁共振设备的需求正在一直增长。在进出口市场方面,由于超导核磁共振设备的制造属于技术、资金密集型行业,我国有关技术还较为落后,目前我国市场对超导核磁共振设备的需求仍主要依赖于进口。但随着近两年我国超导磁共振设备加速实现国产化替代,进出口贸易逆差有所下滑。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我国超导磁共振设备行业进出口金额合计13.31亿美元,较去年减少了2.53亿美元;进出口贸易逆差为2.78亿美元,较去年减少了1.13亿美元。

  目前,我国医院用超导磁共振设备的医院设备平均拥有量和人均拥有量均处于较低的水平。据OECD发布的数据统计,亚太平均(除中国)每百万人平均拥有MRI设备32.79台,相较之下,我国远远未达到亚太地区的中等水准,每百万人拥有MRI设备不足7台。2020年8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调整2018-2020年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的通知》,《规划》调整后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我国1.5T及以上磁共振成像系统保有量将达到10713台。而在对1.5T及以上磁共振系统的新增规划量中,分布在华东地区的规划量最多,达1659台,其次是中南地区,新增规划量达1259台,说明这两个地区是目前我国超导磁共振设备的主要需求市场。

  从产品的竞争格局来看,首先在中端产品方面,以1.5T超导MRI设备为例,国产品牌占比逐年提升,国产品牌占有率已达42%,说明国内品牌在中端产品的竞争力不断的提高,中端商品市场也是国产品牌的主要竞争市场。其次在高端产品竞争格局方面,以3.0T超导磁共振设备为例,近90%的市场规模被国外三大品牌瓜分,其中,西门子的份额占比达42%;此外,国产品牌-上海联影也拥有了10%的市场占有率。整体看来,我国超导磁共振设备的高端市场,国外品牌仍是主导,国产超导磁共振设备要想进一步抢占市场还要提升自身制造技术,已更优质的超导磁共振设备去和国外品牌竞争占据更多的高端市场份额。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共公布了六批优秀国产医疗设施产品目录,共10家企业的超导磁共振设备产品入选。在市场需求的推动和政策的引导下,近年来,我国超导磁共振设备行业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国有品牌,但从技术实力和产品市场占有率来看,国外品牌仍占据较大的优势,为市场上的第一竞争梯队;而像上海联影、贝斯达、鑫高益、东软医疗等优秀国产品牌为市场上的第二竞争梯队。

  从全球市场规模来看,MR设备市场呈现稳步增长态势。据统计,全球MR设备市场规模为93亿美元,同比上涨3.33%,年均复合上涨的速度为4.4%。预计全球MR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99亿美元。从市场规模细分地区分布情况去看,北美地区占比最高,中国市场紧随其后。据统计,中国大陆MR设备市场规模为25.5亿美元,占比27.42%,位列第二。其中美国MR设备市场规模为28.8亿美元,占比3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