衷心祝愿我国继续做大做强稀土永磁,用稀土资源大国变为稀土强国,稀土永磁行业能成为中国产业的名片,在全球产业链占据主导地位!
钕磁体,属于稀土永磁行业,而稀土永磁行业是我国为数不多在全球有制造优势的行业,属于能卡美国脖子的行业之一。
此前美国曾宣布,因为高度依赖进口稀土永磁材料威胁到了美国的国家安全,所以限制进口稀土永磁材料中使用最广泛的钕磁体。
可惜,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并不以美国意志马首是瞻,事情也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稀土永磁不仅应用在汽车、消费类电子、工业机器人/数字控制机床、风电发电机等,还应用在军工行业。简单地理解,稀土永磁就是“工业味精”。
当美国宣布不再进口中国的稀土永磁之后,其军工企业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就必须被迫停产F-35战斗机了,因为战斗机雷达、舱门和起落架等处都有中国稀土000831)的声影。
美国也没办法摆脱对中国稀土永磁材料的依赖。美国白宫调查报告显示:去年,美国进口的烧结钕磁体中,75%来自中国,9%来自日本,5%来自菲律宾,4%来自德国。
同时这件事也说明美国挺鸡贼,个人需要的东西就不限制进口,担心被中国替代的东西就限制进口——美国发起的贸易战完全就是基于一己之私利!
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1951年初美国总统就提出法案,阻挠中国留学生回国。
但“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那时涌现出一批义无返顾、冲破重重阻碍从美国回国的爱国青年,除钱学森、钱三强、李四光、邓稼先等人之外,还有徐光宪、高小霞夫妇。
因为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稀土矿只能贱卖,换取一点出口外汇额度,直到1975年徐光宪院士带领他的团队研究出了串级萃取分离技术后,从此中国才从稀土资源大国,迈向稀土生产和出口大国。
我国稀土永磁行业的优势也在于:中国是全球稀土储量最大的国家,约占世界总储量的31.37%,而且在几次稀土技术升级的浪潮中都处于领头羊,目前钕磁体是第三代稀土永磁材料。
稀土永磁材料已大范围的应用于电子信息、汽车工业、医疗设施、能源交通等众多高科技领域,是电机的核心零部件。
比如中国名片“高铁”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稀土钕铁硼永磁同步电机的应用。
系列研报的第一家,也是今天研报的主角,就是磁材收入最多的中科三环(000970.SZ)。
现任董事长王震西,1942年9月出生,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64年毕业于中科大。
1973~1975年在法国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路易奈尔教授主持的磁学实验室作访问学者,研究非晶态稀土合金材料的结构和磁性,回国后一直力于稀土磁性材料的研究。
1985年,王震西创建了创建中国科学院三环新材料高技术公司(中科三环前身),并担任总裁,能够理解为中科三环的创始人,目前持有42.6万股。
中科院在中国的研究实力毋庸置疑,中科三环也一直与国家磁学重点实验室、中科院物理所、北京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保持广泛和深入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而且中科三环是第一个进入国际钕铁硼高端应用领域——VCM的国内稀土永磁企业,打破了美、欧、日等企业在该领域的长期垄断。
(3)高丰度稀土元素添加烧结钕铁硼磁体的制备技术,具有超高的性价比和可调磁通;
(4)晶粒细化、晶界扩散技术和晶界调控技术等重稀土减量化技术已大范围的应用于批量生产。
其中,晶界技术是21世纪钕铁硼甚至整个永磁行业的一个重大技术革新,不但可以减少稀土的使用,而且能实现高矫顽力、高磁能积,未来新能源汽车、大型风电系统和5G基站将会大量使用。
不过中科三环在晶界方面技术貌似不如金力永磁。根据金力永磁的披露,金力永磁晶界晶界渗透稀土永磁市场中排名世界第一。
截至2022年11月29日,中科三环的市值为160亿,金力永磁市值为236亿。
风云君在接下来的《稀土永磁系列》系列研报里会单独分析金力永磁,对比分析下两家公司各方面的区别。
风云君认为公司独有的国企身份,也让其有产业链上的优势——参股上游稀土公司:
(1)2001年就参股了江西南方高技术和赣州科力稀土两家稀土原料企业,使其拥有稳定的稀土原料供应渠道;
(2)2010年,与五矿有色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五矿有色承诺,在最优惠市场行情报价条件下,优先向企业来提供镨钕、镝铁等稀土金属,确保原材料的稳定供应;
(3)2018年,公司全资子公司宁波科宁达工业与虔东稀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设立了虔宁特种合金。
我们从前五大供应商也能够准确的看出,第五大供应商赣州科力稀土就是中科三环的参股公司。
2020年-2021年,中科三环的毛利率也就15%左右,从其经营成本构成来看,稀土原材料占到经营成本的60%以上,说明还是很依赖稀土资源供应的。
因此,上游的稀土资源优势很重要,随国家对稀土资源政策的收紧和规范化的管理,中国稀土的价格是慢慢的升高的:
(2)2016年国内稀土行业完成了第一次整合,形成了六大国有稀土集团,分别是中国铝业601600)(中国稀土)、北方稀土600111)(包钢股份600010))、南方稀土(江西铜业600362))、五矿集团、厦门钨业600549)和广东稀土(广晟有色600259)),六大稀土集团的格局已经形成;
(3)2021年12月23日,中国稀土集团正式在江西成立,由六大集团中的五矿稀土、中铝公司、赣州稀土整合而成,由此形成一南一北的两大稀土集团——中国稀土和北方稀土;
(4)2022年1月国家明确稀土是国家实行生产总量控制管理的产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无指标和超指标生产。
从以上动作能看出国家的战略意图,即:保护国内稀土资源,对稀土产能进行统筹,以往价格的暴涨暴跌将成为过去式,中国稀土的价值能真正得到回归。
2017年-2020年中科三环的收入几乎没怎么增长,2020年还因为疫情影响生产导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35.66%,仅为1.29亿。
2021年随着下游应用的需求量开始上涨,特别是新能源汽车,钕铁硼永磁材料的市场在快速增长。
目前中科三环应用在汽车领域(包括新能源汽车)的磁材产品占公司总量的57%左右。
此外,2021年中科三环新进入苹果供应链,其永磁材料可能应用在振动马达、扬声器、磁吸式无线充电设备零部件上。
2021年营业收入为71.45亿,同比增长53.6%;归母纯利润是3.99亿,同比增长208%。
2022年第三季度的收入和利润依然延续高增长,前三季度合计营业收入为75亿,同比增长52%,归母纯利润是6亿,同比增长199%。
不过必须要格外注意的是,第三季度主要是财务费用突然变为-1.62亿,主要是美元相对人民币升值带来的(中科三环一般收入都是海外的),所以剔除外汇的影响第三季度利润只有5000多万。
(1)稀土原材料价格同比上涨,作为下游稀土永磁,中科三环的产品价格也随之而涨;
2020年的产能利用率在70%左右,今年产能利用率所有提高,根据中科三环最近披露,今年前三季度公司产能利用率为85%。
而且中科三环新的产能还在扩建当中,现有钕铁硼毛坯产能总计2.15万吨/年。
2022年2月配股发行融资6.77亿,用于宁波科宁达基地新建及技改项目(新增烧结钕铁硼磁体合金毛坯产能3262.5吨)和中科三环赣州基地新建项目(新增烧结钕铁硼毛坯产能5000吨)。
算上新增产能8262吨,预计2022年底-2023年初具备烧结钕铁硼毛坯产能3万吨和粘结钕铁硼毛坯产能1500吨。
(1)增量需求:下游新能源、风电等需求依然旺盛,也是未来产业升级的方向;
2021年中科三环经营现金流净额为-6.54亿,主要是应收账款比应该支付的账款增加得多,同时为销售订单备了大量稀土。
中科三环经营上相对规范,投资回报几乎年年分红:上市22年以来,分红20年,累计分红13.34亿。
(1)中科院背景,创始人/董事长王震西院士师从诺贝尔奖获得者,科研实力强;
(3)下游客户57%都是汽车,还有风电、消费电子、空调、工业电机等知名客户;
最后,衷心祝愿我国继续做大做强稀土永磁,用稀土资源大国变为稀土强国,稀土永磁行业能成为中国产业的名片,在全球产业链占据主导地位!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使用者真实的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